产品说明
一般描述
丙酮酸激酶(PK)是一种糖酵解酶,具有四种同工酶:L、R、M1和M2。L同工酶位于糖异生组织( gluconeogenic tissue)中,特别是在肝脏中。而R和M1分别位于成人骨骼肌、心脏、大脑和红细胞中。M2 位于细胞核中。
应用
丙酮酸激酶已用于植物分光光度分析中,用于测定ATP水解。 丙酮酸激酶也用于研究丙酮酸激酶(PK)缺乏症。
来自兔肌肉的丙酮酸激酶已用于将恶臭假单胞菌细胞中的二磷酸腺苷(ADP)转化为三磷酸腺苷(ATP)。
包装
1000, 5000, 25000, 50000 units in glass bottle
生化/生理作用
丙酮酸激酶(PK)催化磷酸基团由磷酸烯醇丙酮酸(PEP)转移到二磷酸腺苷(ADP)这一重要过程。该反应导致PEP转化为丙酮酸和三磷酸腺苷(ATP)。丙酮酸激酶在糖酵解和糖异生中起主要作用。 高水平的丙酮酸激酶M2(PKM2)抑制细胞增殖和肿瘤生长。红细胞(RBC)中PK缺乏会导致 非球形红细胞性溶血性贫血。在人类红细胞中,PK缺乏会诱导针对恶性疟原虫的保护作用。
分子量:237 kDa,以分子量为 57 kDa 的四个等亚基的四聚体形式存在。
等电点:7.6
最佳 pH:~7.5
最佳温度:25℃
εA 280= 0.541 mg (p)/ml,1 cm 路径
在 pH 7.4 和 30℃ 的 Tris 缓冲液中,报告的 K M 值为 ATP (0.86 mM)、丙酮酸盐 (10 mM)、ADP (0.3 mM) 和 PEP (0.07 mM)。丙酮酸激酶对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具有高度特异性,但可利用其他三磷酸二核苷酸作为底物替代 ATP,包括 GTP、ITP、dATP、UTP 和 CTP。
单位定义
在pH7.6,37℃条件下,一个单位每分钟可将1.0 μmole的磷酸(烯醇)丙酮酸盐转化为丙酮酸。
分析说明
通过缩二脲法测定的蛋白质。
基本信息
酶学委员会(EC)编号 | 2.7.1.40 ( BRENDA | IUBMB ) |
EC 号 | 232-616-2 |
MDL编号 | MFCD00081946 |
eCl@ss | 32160410 |
NACRES | NA.54 |
产品性质
质量水平 | 200 |
生物来源 | rabbit muscle |
类型 | Type III |
形式 | lyophilized powder |
specific activity | 350-600 units/mg protein |
分子量 | 237 kDa |
异质活性 | lactic dehydrogenase, creatine phosphokinase, phosphoglucomutase, and myokinase ≤0.01% |
储存温度 | −20℃ |
安全信息
储存分类代码 | 13 - Non Combustible Solids |
WGK | WGK 3 |
闪点(F) | Not applicable |
闪点(C) | Not applicable |
个人防护装备 | Eyeshields, Gloves, type N95 (US) |
Sigma-Aldrich